“新”讓我們充滿期待,“春”讓我們充滿活力,北大培文幼兒園因寶貝的回園而變得生機盎然,此時我們迎來新學期第一個傳統節日——元宵節。為了讓孩子們真切感受濃濃的中國節、民俗情,體驗熱鬧喜慶的節日氣氛,北大培文幼兒園開展“歡天喜地鬧元宵”活動。
活動在夏主任的主持中開始。正所謂:正月十五鬧元宵。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,因為是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,按中國民間的傳統,人們會在這一天出門賞月、燃燈放焰、喜猜燈謎、共吃元宵,其樂融融。
王園長和夏主任也為幼兒園全體員工送上了祝福,紅圍巾有著喜慶吉利的意思,寓意在新的一年紅紅火火、喜氣洋洋、福氣滿滿。“圓月高高掛夜空,彩燈萬盞似銀河”小朋友你能猜出這是什么節日嗎?由姜老師上臺來給小朋友講述繪本故事《紅紅火火鬧元宵》。通過故事幫助小朋友們認識中國傳統節日“元宵節”故事講述了元宵節的由來,讓小朋友們了解到一個有趣的中國傳統節日,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元宵節,又稱上元節、小正月、元夕或燈節,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,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。正月是農歷的元月,古人稱“夜”為“宵”,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,所以稱正月十五為“元宵節”。此外,元宵節也是一元復始,大地回春的夜晚,人們對此加以慶祝,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。搓元宵——搓一搓,揉一揉,我的湯圓圓又圓。元宵即"湯圓",以白糖、玫瑰、芝麻、豆沙、黃桂、核桃仁、果仁、棗泥等為餡,用糯米粉包成圓形,可葷可素,風味各異,有團圓美滿之意。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、示范下,用他們稚嫩的小手搓出一個個大小不同的湯圓。圓滾滾的湯圓,包裹著美好的祝愿,包裹著甜美的生活,更包裹著孩子們的快樂。濃濃的中國紅,配上別致的金邊,一定是最應景的紅燈籠啦!中國燈籠又統稱為燈彩,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后,大家都會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,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。紅紅的燈籠象征著闔家團團圓圓、紅紅火火,象征著幸福、光明、圓滿與富貴。孩子們三五成群觀賞彼此的花燈,不時聽到她們的贊嘆聲。“猜燈謎”又叫“打燈謎”,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文娛形式,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。每逢農歷正月十五,各家各戶都要掛起彩燈,燃放焰火,后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,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。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,所以響應的人眾多,而后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,小朋友們期待的元宵燈謎會即將開始啦!彩燈點綴世界的華彩樂章,元宵包裹甜蜜的團團圓圓,吃元宵又叫吃湯圓,它們的做法成分風格各異,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,代表團團圓圓和和美美,日子越過越紅火。小小的湯圓濃濃的情意,承載著孩子們濃厚的情感。每個節日最快樂的就是孩子們,在元宵佳節來臨之際,小朋友用自己的方式慶祝節日,親手制作了關于元宵節的作品,感受濃濃的節日氣氛。新年歲月的手,剛剛把春天的鐘敲響,元宵的風,再度把溫馨的月掛圓。傳統的節日,豐富的活動。北大培文幼兒園祝所有家庭像元宵一樣團團圓圓,和和美美,一起展望未來美好的生活,祝大家元宵節快樂!